有关于鲁迅的《读书杂谈》的预习吗?就是什么写作手法啊之类的.明天我要用的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13:37:25
有关于鲁迅的《读书杂谈》的预习吗?就是什么写作手法啊之类的.明天我要用的哦,

有关于鲁迅的《读书杂谈》的预习吗?就是什么写作手法啊之类的.明天我要用的哦,
有关于鲁迅的《读书杂谈》的预习吗?就是什么写作手法啊之类的.明天我要用的哦,

有关于鲁迅的《读书杂谈》的预习吗?就是什么写作手法啊之类的.明天我要用的哦,
1927年7月16日,鲁迅应邀到广州知用中学演讲,谈了谈他个人关于读书的意见.
鲁迅的这篇演讲,名为《读书杂谈》,不像他的一些名篇那样常被人提起;就是专门谈读书的人与文,也很少提及此文.为什么呢?我想一个原因,是鲁迅谈得太朴实了,他没有告诉人读书的妙法和捷径,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观念和理论,他谈得实实在在.
而很多人是不喜欢实话的,他们更愿意相信花哨的说法,相信省心省力的窍门,实话呢,不仅过于平淡,而且不给偷懒投机取巧之心以鼓励和希望.
但实话的好处是不会让人上当受骗.
鲁迅说,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拿书来读就是了,但并不这样简单.接下来他区分了两种情形的读书: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
嗜好的读书则不同,“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是因为读者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
鲁迅说,嗜好的读书,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就容易疲劳,减掉兴味,甚至变成苦差事了.
常常有想要从事文学的青年问鲁迅,应该看什么书.在这次演讲里,鲁迅说,这实在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先前也曾有几位先生给青年开过一大篇书目.但从我看来,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我觉得那都是开书目的先生自己想要看或者未必想要看的书目.我以为倘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倘是新的,研究文学,则自己先看看各种的小本子……然后自己再想想,再博览下去.”“倘要看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关于书目,鲁迅在别处曾经这样谈过:“不过我也曾用过正经工夫,如什么‘国学’之类,请过先生指教,留心过学者所开的参考书目.结果都不满意.有些书目开得太多,要十来年才能看完,我还疑心他自己就没有看;只开几部的较好,可是这须看这位开书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糊涂虫,那么,开出来的几部一定也是极顶糊涂书,不看还好,一看就糊涂.”
演讲里鲁迅特别谈到读书不要盲从各种各样的意见,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和一个孩子用驴驮着货物去卖,卖完回来,孩子骑在驴上,老头跟着走.路上的人见了,就责备孩子不懂事,怎么可以让老人步行呢?于是孩子和老头换了一下,又有人看见了,说这个老头竟然忍心让小孩子走路.老头赶忙把小孩子抱上来,一起骑着驴走,看见的人说他们对驴很残酷.他们只好都下来,走了不久,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很傻,空着现成的驴却不骑.老头对孩子叹息说,我们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就是两个人抬着驴走.
盲从别人的意见,不能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结果会是很荒唐的.“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强调要做一个思索者和观察者,观察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但如果没有练习过观察力,所得还是有限的,“所以要观察,还是先要经过思索和读书”.
总之,我的意见是很简单的: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和“实社会”接触,是鲁迅关于读书的一贯之论,在那篇应征而写的愤激的短文《青年必读书》里,鲁迅突出的实质是读书和读书之间的区别:一种是“与实人生离开”,另一种是与“实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在我们的读书漫谈行将结束的时候,介绍鲁迅的这篇演讲,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个朴素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