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我最喜欢的一个端午节》该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4:10:56
五年级作文《我最喜欢的一个端午节》该怎么写?

五年级作文《我最喜欢的一个端午节》该怎么写?
五年级作文《我最喜欢的一个端午节》该怎么写?

五年级作文《我最喜欢的一个端午节》该怎么写?
你有没有度过的印象深刻的端午节?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或是有什么有趣的人;实在没有就按自己想象中最喜欢的端午节去编;说实话,我作文一直很好的、从来都是班里前几名,尤其被老师拿来读做范文的、有很多都是编的内容.汗,其实端午节我是没什么感觉的.一定要写就得编了.全凭想象力丰富.
如果按传统不出错的去写,可以写写学怎么包粽子、从谁谁那里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全家人开心的聚在一起,就是端午节的意义.

每当粽子的清香开始在小村庄里弥漫时,儿时的我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如今,有关端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儿时脑海中虽然有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而所谓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传说,我却一无所知。

全部展开

每当粽子的清香开始在小村庄里弥漫时,儿时的我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如今,有关端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儿时脑海中虽然有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而所谓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传说,我却一无所知。
小时候过端午,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农历五月初一早上,趁着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一进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篓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干的芦苇叶放在水里浸透做棕叶,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一直是这样做。
端午前一天,妈妈和姐姐就一起动手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们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你可别小看了这手头功夫,因为我多次失误过,也曾被妈妈数落了多次。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端午节的早晨,大人除了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还要准备早餐,而我们小孩子算是最忙的了。我们凌晨两三点就起来,一群伙伴先去远处的树林找拔艾蒿,然后抱着艾蒿要到麦田里洗脸,沾沾麦叶上的露珠图吉利。顺路还要折一枝带着桃子的桃枝,放在大门口,老人说那样可以逃避灾祸。而且还要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回家,把艾蒿挂在门楣、插于窗口,并用艾叶泡在水盆内里洗脸,据说有驱魔祛鬼之神效。我们高兴地做着,感觉不到一点点累,算是应对盛大的节日吧。
家里人在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小时候家里鸡少,为了过节让全家人都能吃上鸡蛋,妈妈要攒上很久的时间,那时很少会用钱买鸡蛋的。我和姐姐一样都会把自己分的鸡蛋放在衣袋里不舍得吃,还真不忍心把带着粽香的鸡蛋吃了,只好等和小朋友顶过之后再慢慢消灭掉。
有关端午节的记忆,充满了我的童年,虽然清贫却让我回味。
童年的端午节是快乐的,那种幸福开心的感觉好像离我很远很远,也许是好多年没有那么开心随意地在家过节的缘故吧!
而现在远离家乡的我,每逢端午会依然早起,虽然寻不到艾蒿的踪影,却只能触摸一下桃枝,行走在街道上,用心感觉一下端午的氛围。

收起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全部展开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收起

我喜欢端午节

先写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引入,再写一件过端午的快乐的事例如学包粽子听奶奶讲故事,最后点题。

每当我看到粽子,我就会想起一次端午节我和奶奶包粽子的情景。  今天是端午节,我早早起床。我来到厨房,发现奶奶在包粽子。奶奶包粽子的技巧可真高明,两只长着老茧的手灵巧地拿着包前已经泡好的芦荟叶一捏一折一裹,再放一些被酱油沾过的大米,再把口子严严实时地封了起来,最后再用绳子把粽子包紧。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在奶奶的手中诞生了。我十分好奇,也跟着奶奶学着包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两片芦荟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把芦...

全部展开

每当我看到粽子,我就会想起一次端午节我和奶奶包粽子的情景。  今天是端午节,我早早起床。我来到厨房,发现奶奶在包粽子。奶奶包粽子的技巧可真高明,两只长着老茧的手灵巧地拿着包前已经泡好的芦荟叶一捏一折一裹,再放一些被酱油沾过的大米,再把口子严严实时地封了起来,最后再用绳子把粽子包紧。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在奶奶的手中诞生了。我十分好奇,也跟着奶奶学着包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两片芦荟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把芦荟叶折成一个椭圆形状,可是我怎么也折不出椭圆形状,在奶奶的帮助下,我终于勉强折出了椭圆形状,我再用芦荟叶封住。我想:哈哈,包粽子也太简单了吧。我拿出绳子把粽子一系。“终于完成了,这包粽子也太简单了吧。”就在我洋洋得意之时,粽子“散架”了,米粒漏了一地。奶奶对我说:“包粽子要认真,不能追求快速,奶奶也是做多了,熟能生巧,才做得快。”原来如此,我又再做了一次,这次我做得很认真,把芦荟叶折成椭圆后再放米,把口子用芦荟叶封的紧紧的,用绳子系好。终于,一个好粽子出于我手。我高兴极了,我又做了好几个粽子。奶奶把煮好的粽子从锅里拿出来,我吃着自己做的粽子,心里乐滋滋。尽管我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仍旧吃得很香。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当我过端午节,我都会和奶奶去包粽子。去感受劳动的快乐

收起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

全部展开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