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生活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处世风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7:39:11
关于李白生活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处世风格.

关于李白生活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处世风格.
关于李白生活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处世风格.

关于李白生活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处世风格.
李白在我国历史上向来有“诗仙”之称,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李白最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我国文学史上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 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著名作家余光中对李白的赞叹,短短几句话便道出了李白的豪气之情.在中国的诗史历史上,李白的贡献不可谓不大,现如今流传下来的诗有几百首,且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李白除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之人,这一点从他的号“青莲居士”便可看出,一句“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足以使人们见识到他的气魄. 豪迈奔放,不醉狂生笑苍 穹 李白,生活在唐代最繁荣 昌盛的时期,受传统思想意识熏陶与当时时代精神的激励,早年就立下“愿为辅弼”、“济天下”,而后“功成身退”的人生大志.这也算得上是他的理想. 要知道,李白是个功名心 很强的人,他有着很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怀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的愿望. 由此可以看出,李白是一 个缺乏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他对自己的人生设计是功成身退.身退以功成为前提,而功成的方式又是“不屈己,不干人”,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正是因为他狂放的性格和行为触怒了朝中权贵,最终他被迫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后,他又先后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惊世杰作.这些“醉人”的诗篇,或抒发豪情壮志,或揭露世俗黑暗,或反映仕途险恶,或体现困顿中的矛盾心理. 对于李白的一生,我们可 以用诗人、神仙、隐士、酒徒、流浪者来称谓他.他的一生都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度过的,在不知胸中块垒是什么的矛盾中,或借酒消愁,逃避酒乡;或作诗访友,疏泄心情;或寄情山水,排遣忧愤以自娱.但是无论他处于何种境况,甚至是逆境,他的诗中总有那么几分豪迈奔放,有一种欲超脱世界的张扬,有一种不醉狂生笑苍穹的个性.也许这就是他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吧!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 很大的差别,李白时常处于苦闷、伤感和愤激之中.于是,便爆发出雷霆般的痛苦和愤怒,高呼要烹羊宰牛,典裘卖马,“一饮三百杯”、“同销万古愁”,以此来宣泄不能实现理想的怨怼.他不止一次地在饮酒诗中揭露李唐王朝的黑暗面,讽刺和抨击最高统治者的荒淫和暴虐,其笔锋之犀利,感情之愤激,抨击之猛烈,为古今中外诗人所罕见. 一方面李白有着儒家的用 世思想,希望“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李白,人如其名,英气勃勃,狂放不羁.他爱大自然,遂遍访名山大川;爱豪侠隐士,遂隐居求道;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想学黄霸之术.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李白一生怀着崇高的理想,但始终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只好把抑郁之情寄之于酒,将激情倾注于诗.如此传奇色彩的一生,如此才华横溢的一个人,真像一场华丽而充实的梦.为报国,李白曾进出长安,更曾因而蒙冤入狱,其最终郁郁病故.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 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气来、情来、神来,这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他也是我国诗歌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诗人.从古至今,李白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总是与酒、诗有着不解之缘. 的确,他的诗不拘前人章 法,自拘一格,不屑于古体诗工整的对仗和细微的雕琢,而是以大刀阔斧的气势和辽阔的意境,抒写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朝代和自己胸中的块垒,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在我国,若是哪个人能背 上几首古诗,其中必定有一首是李白写的;一个人即使很少听过几个有关于古代诗人的典故,但在很少之中肯定有一两个是关于李白的.一千多年来,人们在戏文里唱他,小说里写他,传说里神化他,足见他的影响力之大.因此,李白之后的诗人,大都对他推崇备至,尊他为“诗仙”,说他“千载独步”. 然而,话又说回来,我们 对诗人的评价又离不开时代的限制,我们不能断章取义,但李白诗歌的成就是不容怀疑的.与李白同时代的诗人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有:陈子昂、贺知章、孟浩然、张九龄、王维、王昌龄、韦应物等.李白则如异军突起,横扫诗坛,足见其功力,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也自叹不如,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的诗豪迈瑰丽,诗里 有突破现实的幻想,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许多诗篇都表现了他豪放的气概、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作.而他这种不与奸臣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至今仍被后人所标榜. 怀才不遇,直至郁郁而终 李白在年少时就已显山露 水了,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其间曾因吴筠等人推荐,于天宝初,任供奉翰林. 唐玄宗自从有了杨贵妃之 后,便开始不理朝政,整日整夜地陪着贵妃花天酒地,只顾着自己享乐,把一切政事都交给了大奸臣李林甫,经常留在宫里寻欢作乐,连每天例行的早朝也懒得上了. 唐玄宗、杨贵妃每天饮酒 作乐,少不了叫人奏奏音乐,唱唱歌曲,但是宫里原来的一些老歌词都听腻了,他想找人来给他填点新歌词. 因此,李白就登上了“政 治舞台”.官员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说,长安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字叫李白,他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无论做诗还是写文章都很出色.唐玄宗原本是个爱才惜才的人,对于李白的名声也是早有耳闻,就吩咐贺知章赶快通知李白进宫. 其实,李白还是一个很有 政治抱负的人,他生性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不满意,希望得到朝廷任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上的才干.这一次到长安来,听到唐玄宗召见他,不用言语,只看他的五官就已深深地感到他内心的高兴.李白还以为自己以后能为民请命了,谁知召见后,唐玄宗觉得李白是个人才,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李白专门给他起草诏书.众所周知,李白嗜酒如命.虽然他进了翰林院,但他依然改不了这个习惯,只要一有空儿,他就找一些诗友到长安酒店里去喝酒. 这一次,唐玄宗为了博得 杨贵妃的欢心,就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可还没填上歌词,就命令太监去找李白.谁知该太监找遍了整个翰林院都没有见到李白的影子,仔细查询才得知,原来他喝醉了酒,躺在那里睡着了.于是,太监们就七手八脚把李白拉进轿子抬到宫里. 李白进了内宫之后,抬头 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礼,但是身子却不听使唤.太监们见他醉得厉害,就有人拿了一盆凉水泼在李白脸上,李白这才渐渐醒过来.由于唐玄宗十分爱他的才,所以并没有责怪他,只是叫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便可.太监们忙着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放好笔砚绢帛.这时,他席地坐了下来,忽然觉得脚上穿着的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见身边有个年老的宦官,就伸长了腿,朝着那宦官说:“您帮我把靴子脱下来!” 谁知道那个老宦官竟是唐 玄宗十分宠信的宦官头子高力士.他平时仗着皇帝的势,在官员前作威作福,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令他脱靴,简直把他给气昏了.但是碍于唐玄宗在旁等着李白写歌词,高力士掂量了再三,还是忍辱负重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面露微笑地说:“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没办法.”说着就很识趣跪着给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脱了靴子后,连正眼 也没看高力士,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写起来,没有多少时间,就写好了三首歌词交给唐玄宗.唐玄宗反复吟了几遍,觉得文词秀丽,节奏铿锵,确是好诗,马上叫乐工演唱起来.唐玄宗十分赞赏李白,但是那个给李白脱过靴子的高力士却记恨在心. 这一天,高力士陪着杨贵 妃在御花园里赏玩景色.杨贵妃很高兴地唱起李白的诗来,高力士故意装作惊讶地说:“哎呀,李白在这些诗里侮辱了贵妃,您还不知道吗?”杨贵妃奇怪地问怎么回事.高力士就添枝加叶地制造了一些谣言,说李白写的诗里有一句话,把杨贵妃比作汉朝一个行为放荡的皇后赵飞燕,是有心讽刺她.杨贵妃听后气就不打一处来,后来,便有意无意地在唐玄宗面前讲李白的不是之处,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了. 李白也是一个识趣之人, 他看出了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自己若留在唐玄宗身边,不过帮他解闷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于是,到了第二年春天,李白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乡.唐玄宗便顺水推舟地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他爱才,还赐给李白一笔钱,并派人送他回家.李白自从辞官之后,又重新过起了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后世评价——如此隐士 纵观李白的一生,在仕途 上,事事不如意,历经磨难;在行为上,功名强至乞求权贵;在情感上,凹凸不平愤世嫉俗. 李白为后人留下的诗歌中 ,处处充满了浪漫气质的夸张之词,豪言壮语中时时表现出“平交王侯”的幻想,对现实不满集中于从政之志无法实现上,痛恨厌恶的只是阻塞了他上进之心的小人,而对皇帝、权贵的不满则是怨恨他们慧眼不识自己的才干.然而,纵然他有才华,终抵不过狂傲不羁的性格,因为这注定了他与官场是格格不入的.如果说皇帝与权贵不识才而造成他仕途之路受挫的话,那么,他自己的性格也是造成他不能仕的又一重要原因. 如果说他一辈子功未成, 身也未退,那么,他一生也未真正安安静静地隐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