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人生经历 作品 作品的特点 作者的语言特点 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作者的生活情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5:34:12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人生经历 作品 作品的特点 作者的语言特点 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作者的生活情趣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人生经历 作品 作品的特点 作者的语言特点 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作者的生活情趣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人生经历 作品 作品的特点 作者的语言特点 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作者的生活情趣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人生经历 作品 作品的特点 作者的语言特点 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作者的生活情趣
老舍先生
  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人生经历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个人作品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受到人们的喜爱.“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曾经担任齐鲁大学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其中《茶馆》极为著名.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 侍奉老母,规规矩矩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中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1966年老舍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1978年6月3日,有关单位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为老舍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创作风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 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家,废弃了封建士大夫笔下的文言,也没有采用话本小说、戏曲说白中的近代白话,而是从现代口语中创造便于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心理活动的现代白话,作为新的文学语言—老舍对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他是北京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凑合过于欧化的学生腔的毛病;讲究提炼,能够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克服照搬滥用方言土语的弱点.他所使用的是一种真正艺术化了的活的语言.老舍的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话剧的对白,更是活泼传神;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他很好地解决了语文脱节的问题.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方面,在创造新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认为作家的风格首先体现在语言上,他的语言的确成为表现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连他的理论文章的语言都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还超出了文学创作的范围.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张以他的作品作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老舍致赵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范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因此较早地突破了新文学只在学生和知识青年中间流传的狭小圈子,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后来又以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再加上规范的现代汉语,而受到国外的重视.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他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等特点,受到一些后起者的仿效. 老舍生前没有随时将作品结集出版.散佚的篇章为数较多.30、40年代,出现过不少未经作家本人同意的盗版书,内中错误颇多,间或夹杂别人的作品.50年代前半期,作家对有些作品(如《骆驼祥子》、《离婚》),作了修改,形成不同的版本.从70年代末期起,搜集整理老舍作品的工作,引起普遍注意,陆续出版了《老舍诗选》 (1980)、 《老舍小说集外集》 (1982)、 《老舍论创作》 (1980)、 《老舍论剧》 (1981)、 《老舍曲艺文选》 (1982)以及《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等等,所收的大多是散见于报刊的篇什.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开始编辑出版的《老舍文集》,收录了作家1925至1966年的文学著述,按文学体裁分类和写作年代编次,并且根据初版本或者其他版本作了校勘,加上简单的注释,是迄关于老舍及其作品的评论研究文字,2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30年代中期起逐渐增多,到了50至60年代,老舍每有新作问世,都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广泛讨论.李长之、朱自清、王淑明、赵少侯、叶圣陶、巴人、常风、许杰、以群、田仲济、吴组缃、周扬、焦菊隐、光未然、李健吾、梅阡、张庚、凤子等人,都先后写过评论.从70年代末期开始,报刊发表许多回忆老舍的文章,系统全面的研究也日益开展,除了继续分析评价老舍的代表作品,对于他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都分别作了综合的探讨. 国外关于老舍作品的翻译出版和研究主要著作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其中有大量被选入教育课本.
  书集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老舍集》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饥荒》(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3部)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一共六十多本小说
  被录入小学课本
  《草原》小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10课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课 《我们家的猫》小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6课 《北京的春节》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课 《母鸡》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5课、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6课 《济南的冬天》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2课 《养花》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4课、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1课、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1课 《林海》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1课 《我的母亲》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 《祥子买车》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3课 《猫》小学语苏版五年级下册6课、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课、小学S版五年级下册6课
  老舍之死
  迫害至死
  文革开始的时候害死了伟大的老舍先生. 1966年夏天,“文革”风暴呼啸而至,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顷刻间陷入一场空前浩劫. 8月23日,老舍去北京文联“参加运动”,受到了“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批斗.他们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老舍头上,使老舍遭到了人格上的侮辱.如此不堪忍受的侮辱降临到头上,老舍毫不犹豫,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了死亡. 8月24日凌晨,年近古稀遍体鳞伤的老舍先生独自走出了生活了16年的百花小院,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在太平湖边坐了整整一天和大半个夜晚,然后步入湖水自尽.没有人知道,在老舍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坐在太平湖边都想了些什么.
  七绝
  七绝·舍予四十四年祭 胡德棒 太平湖静暗流汹, 孤影湖边隔日空. 舍予百花别小院, 古稀苦闷葬心中. 他曾经说过:“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却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自杀的太平湖现已不在,老舍的儿子在其文章《爸爸最后的两天》中说过:“太平湖悲剧发生12年后,有一次,我偶然打开一张解放前的北京老地图,竟一下子找到了父亲去太平湖的答案.太平湖正好位于北京旧城墙外的西北角,和城内的西直门大街西北角的观音庵胡同很近很近,两者几乎是隔着一道城墙、一条护城河而遥遥相对,从地图上看,两者简直就是近在咫尺.观音庵是我祖母晚年的住地,她在这里住了近十年,房子是父亲为她买的.我恍然大悟:‘父亲去找自己可爱的老母了’.太平湖过去芦苇丛生,充满野趣,后来湖水被填平了,建成了北京地铁修理总厂,今天即使寻得到旧处,也见不到湖面.”
  轶事典故
  老舍四十自拟小传 舒庆春,字舍予,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未得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时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也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也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不过,已不可能.
  与诺贝尔文学奖
  舒乙首次披露:1968年老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为文学大国,始终没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原因除了政治偏见以外,还因为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的太少,在交流上存在着技术上的难题.而老舍当时在中国作家中恰恰是作品被译介最多的,连瑞典文的也有.另外,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程序也很复杂,先是由国际著名学者进行提名,被提名者可能有几百人,然后层层筛选,最后剩下5位候选人,再由评选委员秘密投票,得票最多的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到了最后5名还有他;秘密投票结果,第一名就是老舍. 但是在1968年,中国已经进入了“文革”高峰.各国谣传老舍已经去世,瑞典就派驻华大使去寻访老舍下落,又发动其它国家进行联合调查,中国官方当时对此没有答复(编者注:老舍死于1966年8月24日),瑞典方面断定老舍已经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进行评选,条件之一,最好是给一个东方人.结果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成了日本的川端康成. “文革把一切都化为乌有!”舒乙感慨,沉默,这个悲哀的事实是在当年庆祝川端康成获奖宴会上,由瑞典大使透露出来的.舒乙同时列举出两个证人:一个是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另一个是已故作家萧乾的夫人文洁若.萧乾夫妇曾经到过瑞典,证实过此事.但经过证实,当时进入五名候选人名单的其实并非老舍,而是沈从文.经过评委会的一致评选—川端康成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舒乙,曾经是攻读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而在自己的父亲的死后,却选择了从事文学工作.依靠父亲生前的成就和声誉,获得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职务.可当老舍颠沛流离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儿子舒乙都和他划清界限,展现了其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