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常见有哪些类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9:42:27
修改病句常见有哪些类型

修改病句常见有哪些类型
修改病句常见有哪些类型

修改病句常见有哪些类型
好像一共6个类型吧
一、语序不当
1. 成分位置不当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江西卷第6题A项) 句中应将“好多种”调至“东西”之前,直接限制“东西”.
2. 分句位置不当 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北京卷第5题D项) 句中“人们不仅看到了……而且看到了……”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所以应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与“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互换,以显示出由局部到整体的递进层次.
二、搭配不当
1. 主谓搭配不当 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全国卷Ⅰ第3题A项) 句中的主语“100万人次”与谓语“参与观摩”搭配不当,可将后句改为“参与影片观摩的已经累计超过100万人次”.
2. 动(介)宾搭配不当 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浙江卷第5题A项) 句中的动词“服用”与宾语“含碘量”搭配不当,应将“的含碘量”改为“含的碘”.
3. 主宾搭配不当 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全国卷Ⅲ第4题B项) ①句的主语“李明德同志”与宾语“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搭配不当,可将第一句改为“李明德同志担任营长、团长期间所带的营、团”.
4.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能否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国卷Ⅰ第3题C项) 句子前面述及肯定和否定(“能否”)两个方面,而后面却都只述及肯定(“构建、促进”)一个方面,为使前后照应,可删去前面的“能否”.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 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浙江卷第5题B项) 句中的介词结构“在……中”掩盖了主语“这部作品”,应删去“在……中”. (2)宾语残缺 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全国卷Ⅲ第4题D项) 句中的动词“羞辱”后面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应在其后补上“商家”“经营者”等宾语.
2. 成分赘余 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全国卷Ⅲ第4题C项) 此句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第一个分句中的“时”破坏了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应删去.

四、结构混乱 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北京卷第5题A项) 句子前半部分的陈述对象是“瀑布群”,而后半部分又易辙为“河流和山峰”,可将后半部分改为“这一旷世奇观是由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的”.
五、表意不明
1. 断句不一 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天津卷第4题C项) 句中的“晚上来”如果断成“晚上/来”,意思就是“夜里来”;如果断成“晚/上来”,意思就是“上山晚”,可将“晚”改成“迟”或“后”.
2. 词语多义 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江苏卷第4题B项) 句中的“和”如果理解为连词,“说服”的对象就是“老师和你”两个人;如果是介词,“说服”的对象就仅是“老师”一个人.
3. 关系多重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弃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广东卷第4题A项) 句中的“180多家”既可仅限制“医院”,也可限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可将“180多家”调到“单位”前.
4. 指代不明 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全国卷Ⅱ第4题B项) 句中的“自己”既可指说话人,也可指“老师”

六、不合逻辑
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全国卷Ⅰ第3题B项) 句中的“生活用品”包含“床上用品”,用“和”连接,就犯了大概念和小概念相并列的逻辑错误. 命题走向 高考关于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试题虽然年年都在变化,但其命题思路和基本模式并没有变化.从考查范围看,辨识病句每年都有考题,修改病句时有考及.从试题特点看,辨识病句题一般在第Ⅰ卷的单选题中出现,修改病句题一般在第Ⅱ卷中出现.从病句来源看,试题中所选的病句,一般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语病.从试题结构看,每一道题均从不同方面考查病句的辨识与修改能力,同一种语病在同一个题中一般不同时出现两次.
试题精选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B. 山城的灯饰将从“亮起来”变为“美起来”,目前正在实施让灯饰“动起来”的目标. C. 阅读文章,常常以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目的,或汲取观点,或搜集论据,或感受文章情感. D. 我们顺利地按照老师提示的思路解出了这道难题.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足石刻门票价格不高,对文物保护十分不利,不能有效利用价格杠杆控制超负荷的客流量. B. 生活的辩证法既是相辅相成又是相反相成,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显现出被沾染的黑污,越是容易被黑污沾染. C. 金钱会腐蚀一些艺术家,诱使其放弃审美理想,消磨其艺术个性,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者,这必然损害其作品的社会价值. D. 大学毕业以后,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最后任职于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B. 记叙文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来表现主题的,它主要通过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C. 最新推出的这种波浪型牙刷,比普通平面牙刷更能深入牙缝多达三分之一. D. 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4. 下面一段文字因话题不统一而使上下文不够连贯,请在适当的地方作些修改,使文意贯通. 可是,现在有些人却采取一种盲目的态度,不加分析,不分是非,把一切外来的文化都视为珍品,其中的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被一些人看作海外奇珍,竟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答:
5. 找出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邰丽华领舞、21名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让观众惊叹不已.在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台下数千观众如痴如醉.这些聋哑人不仅以优美的舞姿,更以顽强的毅力和执著的人生追求深深地震撼了人们.
参考答案: 1. C.A成分残缺,应在最后加上“的进程”.B搭配不当,将“目标”改为“计划”.D语序不当,“顺利”应该修饰“解出”,而不是“按照”.
2. B.A语序不当,将“对文物保护十分不利”与“不能有效利用价格杠杆控制超负荷的客流量”对调.C中主语残缺,第一、二、三分句的主语是“金钱”,而第四分句的主语残缺.D句式杂糅,应改为:“最后在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担任副总经理”.
3. D.A不合逻辑.不是“戴上伪科学的面具”,而应该是“戴上科学的面具”.B缺谓语,在“通过”前加上“是”.C“多达三分之一”表意不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是最终的结果.
4. 原话题的主语是“有些人”,故应将“其中的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被一些人”改为“甚至把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
5. 错误改正示例:第一处是“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改为“绚丽的舞台灯光与美妙的背景音乐.第二处是‘绘声绘色的表演”改为“精妙绝伦的表演”.

1、用词不当
2、结构颠倒
3、有歧义
4、词句重复
5、前后逻辑问题
大概就这几种吧

一)实词使用不当
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2.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
3、代词用错。例如:
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而第二个“它”却...

全部展开

一)实词使用不当
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2.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
3、代词用错。例如:
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而第二个“它”却指“先进单位的缺点”,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
(二)虚词使用不当
最容易用错的虚词介词连词。
1、用错介词(最容易用错的介词是“对”、“把”)例如:
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不太熟悉。(句中的“对”弄错了对象,应当是“我们对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不太熟悉”。)
每个介词有自己的范围,“向”表示方向,“对”表示对象,“在"表示时间地点情况等。
2、用错连词。
(句中“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但是前两句没有递进内容,应把后句改为“而且知道我吹得很糟。”)
3、助词使用小当。助词使用不当,主要是结构助词使用不当,例如:
他们是我们乡第一个上名牌的大学的学生。(名中的“的”过多,“名牌”后的“的”可以删去)
(三)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词语补出来。
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
1、缺主语。例如:
通过学习,使找提高了认识。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小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缺谓语。例如:
我们识别足非的能力。
中国人民止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强国。
3、缺宾语。例如:
大会提出”情况变了怎么办”
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矿人商品。
4、缺定语,这种语病较为少风,但也还是没有,例如:
让大学生自谋职业,让大学生们自己去开拓生活,实在是个好办法。
(句中的“开拓”不能直接支配“生活”,中间应加个定语,如“新的”、“自己的”之类,不仅“开拓……生活”是如此,类比一下,”开拓……世界”开拓……境界”、“开拓……局面”、“开拓……天地”、“开拓……领域”等无不如此。)
(四)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
中学则代的那些问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身体、业务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
清明前后,xx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植树劳动。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3、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4、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5、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6、主宾搭配不当。例如:
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7、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8、一个成分内部的相关成分搭配不当。例如:
同时,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珍宝。
(五)结构混乱
1、语序不当
a、成分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词
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多项关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B.分句次序不当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 因果等关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分句。
C.词序不当2、前后脱节。3、格式杂糅。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 造成两种说法的杂糅。(六)重复多余
1、重复。重复大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例如:
a.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b.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a的主语里有“评上”,谓语里也有前后重复,后边的“而评上的”可删掉。b的定语“不干净”和“没有”消毒在语意上重复,这里只用一个就行了。)
2、成分多余。例如:
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 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听了小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
(七)词类误用
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规范用法。 不按照词类的语法功能和语文习惯乱用词类,叫词类误用。 词类误用有下面几种:
1、名词误用。例如:
每次查房、会诊之后, 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 怎样自理特殊病人。
我们永远记忆周总理谆谆教诲。
2、动词误用。例如:
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情景啊!
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使用”改为“用法”或“使用方法”。)
3、形容词误用。例如:
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我们才能相称大好形势的要求。
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改“沉重”为“沉重感”。)
(八)不合逻辑
1、更替概念。例如:
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 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当中,那就应当把“看来”改为“不过”。)
2、前后矛盾。例如:
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
3、判断不成立。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 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这个判断就不起作用。例如:
a.青年从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b.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a的“青年人”不是“时期”,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青年人”可改为“青年”,最好改为“青年时期”b的“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红壤”要改为“红壤区”。)
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例如:
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
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为大概念不能与小概念“画家”并列。)
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文艺书”为大概念,不能与下面小概念并列。)
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
“好坏”、“高低”、“是否”、 “多少”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加一方面, 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例如:
能否做好教学工作, 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前面“能否”为两个方面, 后面“有”只一个方面,不配搭。)
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着两个方面, “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面,前后不配搭。)
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 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在使用这些判断中, 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例如:
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 “刻苦努力学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条件关系用错。)
陈小宇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 (没来上课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断条件不充足。)
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 实行责任制。
(条件和结果颠倒)
8、强加因果关系
一件事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前因后果。 如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那就是强加的。例如:
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重视了产品质量”, 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读、写练习, 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九)复句常见的语病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
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情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应把“平常”改为“就”。)
缺关联词语。例如:
他虽然是个工人,平常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应把“平常”前加“但是”)
错用、滥用关联词语。例如:
这本书初版已重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经过修订再版。(应把“因此”删去。)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例如:
尽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 却清彻如镜。(应把“却”放在“天池”后。)
(十)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 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例如:
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 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例如:
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ao4”,指爱好,喜欢; 也可读“hao3”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这人头发长得怪。(“长”可读“chang2”,指长度大;也可读“zhang3”是“生长”的意思。书面也有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 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书面表达上没歧义)例如:
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致、治”都“zhi4”听起来有不同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
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读“bu4”,听起来意思正好相反。)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 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89全国高考题:“我要炒肉丝”。(“炒肉丝”, 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 (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
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例如: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
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
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例如: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 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 也可指李大伯。)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 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提着黑色提包”的可指“张原”,也可指“老人”。)

收起

1.用词不当
2,前后矛盾
3.标点写错
4.句子逻辑
5.搭配不当
6.词句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