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4:47:40
人之初的含义

人之初的含义
人之初的含义

人之初的含义
人之初有两种含义,答案相反.
1.如果认为人之初是人类产生之初.那么,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性善.
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极度贫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均主义思想,生产资料是归集体所有.没有人有偷,抢等概念.所以,以现在的社会道德评价标准来看,人之初,性本善.
2.但是,如果说人之初是某个个人生命刚开始的意思.那么,人之初,性恶.因为人刚出生下来时,只不过是一个生命有机体而已,并不能算作真正的人.由于他还没有与社会接触,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所以它只有自然属性,没有社会属性.和其他动物一样.个人的善,是由后天的教育,社会的熏陶,在个人的物质基础上形成的.以我们看待动物的眼光来看,人之初,性恶.(这一点,狼孩就是最好的例证).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是我们祖先几千年代代相传的一部儿童启蒙教科书。其内容极其丰富,从自然地理历史,讲到为人处世,成就事业,文学艺术,历史借鉴。。。字数虽然不多,但是讲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古时候这是儿童必背的一本书,因为其中的含义非常深广,所以最初只让小童背诵,等到能够领悟的时候才讲解其中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全部展开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是我们祖先几千年代代相传的一部儿童启蒙教科书。其内容极其丰富,从自然地理历史,讲到为人处世,成就事业,文学艺术,历史借鉴。。。字数虽然不多,但是讲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古时候这是儿童必背的一本书,因为其中的含义非常深广,所以最初只让小童背诵,等到能够领悟的时候才讲解其中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
这是《三字经》刚开始的一段,很多句子我们都有所耳闻,但是不知道应该用它去教导子女。这一部书若是读懂了,教育子女成人,成就事业是非常容易的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说人的本性一样,都是好的,但是后天的习气却相差很远。儿童的心就象一张白纸,纯净而没有受到过任何污染。生到世间,受到父母和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习气,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苟不教,性乃迁。”所以如果不从小的时候开始教育引导,就会远离善的本性,形成贪婪,傲慢,自私,懒惰等许多恶的习气。“昔孟母,择邻处。”这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是讲孟子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为了能够让他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非常注意邻居的品行和言语,为此而搬过三次家。当然这在现在不是很容易,但是教我们要注意孩子的生长环境,不要让他们从小受到坏的污染,长大之后再教育就很艰难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就象古人所说,人的习性就象水一样,必须有渠道加以引导,如果父不教,师又惰,再加上外面环境的污染,将来他的坏习气形成了,就会象洪水泛滥一样,无所顾忌,无法管教。佛在经上说“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教者,殊无怪也”就是讲子女品质不好,危害社会,是父母无知,不知道从小教导,以至于长大之后不知道什么是善恶,邪正,是非,所以没什么可奇怪的,这是自然的因果道理。“孝于亲,所当执”孝字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小,是说老和子是一体,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体,所以孝敬父母和老人是自然的法则,不懂得孝敬父母,就更不可能去尊敬和帮助其他人。如果不孝敬父母,却尊敬老师领导和同事,那一定是奉承,不是出于真诚心。“融四岁,能让梨”古代的先哲都教礼让,这也是人类存在的自然法则,是整体的观念,不能够自私。现代人讲竞争,讲自我,就是教导争夺和自私自利,父子都不肯相让,社会哪有不乱的道理。。。其实,〈三字经〉不但是父母指导子女的教科书,它对任何一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