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仿论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0:14:19
摹仿论怎么样

摹仿论怎么样
摹仿论怎么样

摹仿论怎么样
《摹仿论》出版于1946,作者是埃里希·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原著是德文,1953年出版了英译本,普林斯顿大学2003年的版本,是纪念英译本发行50年的纪念版.该纪念版的前言是爱德华·萨义德写的,给予了《摹仿论》一书相当高的评价::“Books of criticism have usually come in waves associated with academic trends,most of which are quickly replaced by successive shifts in taste,fashion,or genuine intellectual discovery.Thus only a small number of books seem perennially present and,by comparison with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ir counterparts,to have an amazing staying power.Certainly this is true of Erich Auerbach's magisterial Mimesis...” 《摹仿论》是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它的副标题是“西方文学中所描绘的现实”(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论著自荷马史诗起笔,一直写到了托马斯·曼的《魔山》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令人佩服的是,在宏大的框架之内,对文本的解读别具细腻.阅读《摹仿论》,就像是跟着奥尔巴赫拿着放大镜,一寸一寸看图画.原来不曾留意过的细节,小到一个眼神,都生动得眼波荡漾.又像是跟着奥尔巴赫拿着望远镜,看历史的长卷,人世间千年的梦想与挣扎、时代的轮替与沧桑,尽然收于眼底.尤其喜欢书的第一章.第一章的题名是《奥德修斯的伤疤》,比较了《荷马史诗》和圣经《旧约》对现实不同的呈现方式.奥尔巴赫首先细读了《奥德赛》第十九章老女仆欧律克勒亚给奥德修斯洗脚,凭伤疤辨认出主人奥德修斯这一节.奥尔巴赫指出,在这一节中,荷马穿插了对伤疤来历的解释,那是奥德修斯少年猎猪所受的伤,叙述占据了70多行地篇幅,将洗脚一节拦腰分为两个部分:洗脚——抚摸到伤疤——伤疤的来历——老女仆认出了奥德修斯.这一段插叙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没有采取回忆等主观视角的叙述,用的是客观呈现.二是对伤疤的由来的叙述构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故事,人物交待全面,进程平稳,不急不躁.荷马这里所采用的是“延缓法”,并不急于制造悬念或者快速推进故事的发展.故事没有景深,无所谓前景与后景,荷马所构筑的世界,明晰地毫无遮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奥尔巴赫从《旧约》中,选择了亚伯拉罕献祭以撒一节为对比.原文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之22章,一共19节,钦定本圣经中,英文只有500余字.开篇便是上帝呼喊亚伯拉罕之名,要他带上独生儿子以撒到摩利亚,将他作为燔祭献给上帝.亚伯拉罕第二天便上了路:"And Abraham rose up early in the morning,and saddled his ass,and took two of his young men with him,and Isaac his son,and clave the wood for the burnt offering,and rose up,and went unto the place of which God had told him."三天后,他们到达,上山、亚伯拉罕筑坛、将以撒绑了,举刀相向,此刻天使现身,从刀下救出以撒,亚伯拉罕通过了考验.献祭以撒一节,与荷马史诗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叙事策略.现实中绝大部分细节都被虚化了.我们不知道上帝是在哪里呼叫亚伯拉罕,也不知道亚伯拉罕接受上帝试炼时如何挣扎,不知道亚伯拉罕一行三天内来到摩利亚走的是哪一条路,不知道对儿子举起刀的时候,亚伯拉罕是什么样的心情.故事以急行军的方式快速推进,制造出了巨大的悬念,令我们迫切想要知道故事的结果会是怎样.这种简笔画的描写,看似粗糙,细细想来,却将最戏剧化的内容不动声色地掩藏在了笔法之下:我们看到的亚伯拉罕,只有行动,没有动机的交待,但是行动中,就能够读得出他的信仰之坚;而对人的亲情常态的推断,就可以判断出他所受到的煎熬之深.在这里,命运是莫测的,含混的,正因为它的莫测,却让人看到了一条时隐时现的长长的因果之链,承续着过去,引向了未来.现在的亚伯拉罕之为亚伯拉罕,来自于他的过去,而此刻的决定,则使他以及以撒的子孙可以得享上帝的眷顾.荷马史诗是阳光下的田园,没有阴影造成的层次感,是一览无余的风景;《旧约》里的世界,是日常生活的世界,人类所知有限,所看到的是支离破碎的鳞爪,命运的含义模糊,需要一再的诠释.人是卑微的,在时光中历经磨难,然而,言行中也能看得到上帝的崇高.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摹仿论的精髓定义为“行动中的人”.奥尔巴哈的《摹仿论》共20章,还附有结语,却没有再对摹仿再给予任何定义.第一章中,无论奥德修斯还是亚伯拉罕,都是行动中的人.但是奥尔巴赫对旧约传统的褒奖,透露出他谈摹仿论,关心的是世俗世界里的普通人,而不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荷马史诗所写的帝王将相;是人性的无助与弱点,但也是人性的崇高;是个人的命运,但也是人的历史性的存在.此前,一直讶异于《旧约》中对人物情感惜墨如金的描写.读罢才懂得,简笔画可以有着浓墨重彩所不能够有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