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10%盐酸溶液的密度1.47g/cm3,HCl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该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是( ).87,我怎么算4.02的啊,有没有会的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5:25:28
已知10%盐酸溶液的密度1.47g/cm3,HCl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该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是( ).87,我怎么算4.02的啊,有没有会的啊?

已知10%盐酸溶液的密度1.47g/cm3,HCl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该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是( ).87,我怎么算4.02的啊,有没有会的啊?
已知10%盐酸溶液的密度1.47g/cm3,HCl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该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是( ).
87,我怎么算4.02的啊,有没有会的啊?

已知10%盐酸溶液的密度1.47g/cm3,HCl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该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是( ).87,我怎么算4.02的啊,有没有会的啊?
c=1000*1.47/36.5 ×10%=4.02mol/L,你的计算没错,但事实是2.87mol/L,因为密度1.47g/cm3错了,这个是36.5%盐酸密度,10%的盐酸应该是1.05g/cm3

你可以假设盐酸溶液体积为1L
则盐酸溶液中HCl质量 = 1.47*1000*10% = 147g
HCl物质的量 = 147/36.5 = 4.02mol
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 = 4.02/1 = 4.02 mol/L
答案错误,你对的

就设有1L盐酸溶液,是1000mL
m溶液=1.47×1000=1470g
那么溶质质量是1470×0.1=147g
那么nHCl=147/36.5=4.03mol
那么浓度是4.03/1=4.03mol/L
为什么是4.02呢,四舍五入明显是4.03

1000×1.047×10%/36.5=2.87mol/L
即10%盐酸的密度是1.047,错写为1.47。

h

用37%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和10%的盐酸(密度为1.03/cm^3)来配制6mol/L的盐酸(密度为1.10g/cm^3),求这两种盐酸的体积比, 已知10%盐酸溶液的密度1.47g/cm3,HCl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该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是( ).87,我怎么算4.02的啊,有没有会的啊? 10ml密度为1.1g/cm立方的盐酸是多少g 已知98%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84g/cm,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已知37%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8g/cm,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56,求教,将10g锌粒投入36.5g未知浓度(密度为1.098g/cm^3)的盐酸中,当反应停止后溶液中尚有锌粒剩余,过滤后称得溶液的质量为42.8g(假定过滤操作溶液质量无损失),求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某盐酸的质量分数是37%,密度为1.18g/cm^3.求这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设溶液为1升. 科学密度问题密度为0.8g/cm³的酒精溶液5cm³与密度为0.9g/cm³的酒精溶液10ml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平均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将250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³的浓盐酸稀释到1000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84g/cm³,此时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高中化学原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密度为p g/cm^3盐酸中,滴滴加入AgNO3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已知沉淀质量和原盐酸溶液质量相等,则原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25.4p mol/LB,12.7p mol/LC,7p mol/LD,6.35P m 配制2mol/L 250ml盐酸溶液需37%密度为1019g/cm^2的浓盐酸多少ml? 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要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³)的体积是多少?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³),需要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是多少? 配置1000克10%的盐酸,需要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³)的体积是多少? 配置500ml,10%的氯化钠溶液(密度1.1g/cm³),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克?要怎么理解?密度密度1.1g/cm³是指整个溶液的密度还是氯化钠的密度? 用37%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10ml和足量锌反应 若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为7.8g,生成溶液的质量分数 用38%的盐酸溶液配置成10%的稀盐酸500g,需要38%的盐酸溶液和水各多少毫升?盐酸溶液(密度为1.19g/ml) 已知浓盐酸密度为1.19(g/ml),其中hcl含量为36%(g/g),求hcl溶液的浓度 在标准情况下,将360体积的HCL气体溶于1体积水中制成盐酸溶液,计算此盐酸溶液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假设溶液的密度为1.19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