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表格式复习提纲(人教版)谁有啊,要全一点的,归纳好的,重点要全~最主要要有表格的~一定是表格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8:33:07
八年级历史下表格式复习提纲(人教版)谁有啊,要全一点的,归纳好的,重点要全~最主要要有表格的~一定是表格的~

八年级历史下表格式复习提纲(人教版)谁有啊,要全一点的,归纳好的,重点要全~最主要要有表格的~一定是表格的~
八年级历史下表格式复习提纲(人教版)
谁有啊,要全一点的,归纳好的,重点要全~
最主要要有表格的~
一定是表格的~

八年级历史下表格式复习提纲(人教版)谁有啊,要全一点的,归纳好的,重点要全~最主要要有表格的~一定是表格的~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我国外交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敌对关系,分析中美关系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71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
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在何时哪届大会上恢复的?哪些国家提出议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何时加入?主题、内容和地位: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
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要记住:1973年培育成功,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2.网络:生活变化,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 “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重点提要
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土地改革、西藏解放完成遗留革命任务.
2、54门礼炮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族.人大根本目的是制宪.
3、解放方式与北平相同的是西藏,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1959年进行民主改革,60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成为国家重要牧区.
4、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到了1953年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标志取得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
5、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取得胜利.结果确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没有剥削.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对农业改造的道路是走集体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创举是对工商业的赎买政策.
6、1953年实行的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实现工业化,东北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向工业化迈进.
二、1956年-1966年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始于八大.
1、因果关系: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农村公社化
(公共食堂,大炼钢铁) 严重经济困难 全面调整经济
2、初级阶段已有48年.八大最大成果是指出任务(实现工业化),最重要的是分析社会矛盾.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转变)
1、1980年刘少奇案平反.两个凡是导致出现徘徊局面.思想大讨论“解放”的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改革突破于农村:1978年,凤阳小岗村;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业突起影响最深远.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1992年后推行公司、股份制.
3、画圈,80设点.(从广东、福建开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浦东是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最终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核心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这是党史的转折,根本原因是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
5、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十二大(1982)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

第五单元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1、最后的盛世(明朝建立—鸦片战争前)(明清总体情况和当时的西方发展):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军入关并建立对全国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西方的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18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国内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大的商帮和工商业市镇。
这一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

全部展开

第五单元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1、最后的盛世(明朝建立—鸦片战争前)(明清总体情况和当时的西方发展):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军入关并建立对全国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西方的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18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国内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大的商帮和工商业市镇。
这一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但皇权高度强化,国家日渐闭关自守,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
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工商业逐渐兴起,手工工场逐渐取代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在思想领域,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的诞生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纷纷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
2、“明修长城清修庙”,这反映了明清2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态度有什么差异?
明朝采取防御政策,而清代统治者认为民族关系的处理重在以德服人,因此采取了比前代更加有效的怀柔政策。
3、 明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
A、明朝初年,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官,明成祖时,从中央派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
B、清朝统治者修建避暑山庄,采用各种方式联络少数民族领袖。
C、清朝通过册封达赖,班禅和设立驻藏大臣等,加强对西藏管理。
D、粉碎准葛尔和回族贵族叛乱。
E、组织雅克萨之战,签定平等的《尼布楚条约》。
作用:
达赖、班禅系统的确定和驻藏大臣的设置,加强了中央与西藏的联系;
改土归流的进一步实施,保证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
此外,清统治者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势力予以狠狠地打击。
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明清对封建专制皇权的加强
明朝 清朝
措施 废丞相,分权六部 设立“东厂”“西厂”“锦衣卫”特务机构 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 推行学“四书五经”、写“八股文”的科举考试 社会领域其它方面,如对妇女的束缚等
影响 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影响,加强皇帝的专制统治。 监视、侦察臣民言行,钳制思想,镇压反抗。 军机处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也制造了大量冤案。
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 如:清初的黄羲之,他大胆的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5、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如何?(时间、地图上认识到达地区、影响等)——41页自己认识
6、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航海的目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还有一种观点是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一般都从经济角度来解释,认为他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15世纪中叶,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土耳其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使得运往欧洲的商品数量少而且价格贵,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贵族、商人、新兴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开辟一条新航路,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另外,也有人认为,掠夺土地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
规模比较:略
结果影响的比较:
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它所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含义: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第一次)。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次)。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前提:17世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条件:①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③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3)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商品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3.过程:
(1)工业革命早期阶段—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电气时代
名称 时间 标志(特点 ) 主要技术发明成果和发明人 工业发展领先国家
工业革命早期阶段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蒸汽作为动力)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
蒸汽机(瓦特)1782年 英国
蒸汽机车(史蒂芬孙)1814年英国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最突出特点: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作为动力) 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1831年英国;发电机(西门子)1866年德国;电动机(格拉姆)1870年 比利时;电灯(爱迪生)1879年美国;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美国;电话(贝尔)1876年美国;汽车(卡尔本茨)德国 美国、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
4.电能与蒸汽机相比有何优点?
①传递速度快,能远距离输送
②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
③无污染
5.工业革命新阶段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② 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6.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城市病”,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所以,英国作家狄更斯说“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7.列举工业革命期间两种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
标准化生产方式
流水线生产方式(美国 亨利.福特)
评价: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更加辛苦。
8、科学的世纪指哪个世纪?有什么表现?最主要的重大突破是什么?
指19世纪。
表现: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这一世纪科学研究氛围浓厚,不仅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大学增设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而且形成了专门研究科学的科学家群体。
最主要的突破: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1、 整体世界形成的原因:
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①机器创造出巨大生产力,超出了一国的范围,把整体世界作为市场
②铁路、远洋巨轮、电话、电报等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 整体世界形成的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联系加强了,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工业革命后,世界形成了统一的市场,交通便捷又促进了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传播,人口流动也加快了,人们感到地球变小了。
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3、整体世界形成的表现:
①世界基本形成统一的市场,各国商品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流动。
②铁轨在世界各地延伸,一批港口城市在各国发展起来。
③人口流动加速,出现了海外移民的热潮。
④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工业文明的先进思想、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
⑤出现了一些世界性的活动。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
4、整体世界形成的后果(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促进了工业文明的传播,如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向世界各地传播等。
另一方面,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瓜分和殖民掠夺,如侵占土地、倾销商品、掠夺财富等,给落后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以以印度为例)
5.整体世界的形成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强大了,而亚非拉国家更落后。
6、挑战与回应: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广大亚非拉国家积极的回应挑战,试举2例。
①海地独立革命:如海地通过奴地起义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民族危机严重。
内容:政府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工业企业。 仿效西方建立起学校教育体系。 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上,政府也要求国民向西方学习,采取了“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意义: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一:屈辱的岁月(屈辱史)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销毁鸦片二百多公斤
(2)意义: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维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国民族的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用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进行殖民侵略。
(2)结果及影响:清政府战败,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南京条约》内容:中国把香港岛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结果及影响:中国战败,鉴定《马关条约》。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地话程度)。此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马关条约》内容: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极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给日本,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结果及影响: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悲壮的抗争(抗争史)
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事例:
(1)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抗英
(2)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抗日
(3) 《马关条约》签订后,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抵抗日军(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4)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三、拯救国家的探索史
(一)为什么鸦片战争中,英国仅以极少的代价击败了清王朝几十万大军?
(1)当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建立共和制国家,发展经济,壮大国力的时候,清王朝自大无知,仍沉浸在古代辉煌中。
(2) 朝廷腐败无能
(3)国家经济实力贫弱。
(4)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军事优势。
(二)探索的过程:
第一部分:先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的探索:
(1) 林则徐、魏源:
A、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前人的不同及其原因:
不同:从闭关锁国时期的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原因: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师夷”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倡导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
(2)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贯彻)
A、开始时间:19世纪60年代。
B、口号:自强、求富
C、代表人物(洋务派)奕欣 、李鸿章
D、出现的中国近代新事物:
新式海军——北洋海军;
新式航运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新式学堂——北京同文馆;
中国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E、内容:主张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
F、结果: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人们对这场运动大失所望,这也证明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
第二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
(1) 维新变法(主张采用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
(2)辛亥革命(暴力革命,武装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1)维新变法:
①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②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A、时间1898年
B、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C、内容:除了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外,还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
D、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变法失败。
E、失败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就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辛亥革命:
①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孙中山建立)
A、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又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B、性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③意义:(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⑤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事件(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
⑥教训: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道路。
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的含义(或表现):
(1)工业占据主要地位
(2)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
(3)工人越来越多,工人数量超过农民。
2、什么是城市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城市化。
3、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与坏处:
好处:劳动生产力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坏处:带来工业污染与交通堵塞、人口膨胀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
4、 如何克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
我们应该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和城市化,顺应其发展,同时要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
1.我们身边哪些生活内容是19世界伴随工业化进程出现的?
生活用品方面:巧克力、果酱、茶叶的大众化;洗衣机、电风扇
生活方式方面;坐火车、轮船、飞机外出旅游等
生活趣味方面:阅读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参加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活动
生活习惯方面:追求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讲究生活质量
2.现代文明生活源头的表现:
(1)工业革命改变生活:
①物质生活的变化:衣:服饰趋向大众化,简洁实用;食:注重营养和饮食结构的合理,出现了巧克力、果酱、茶叶的大众化;住:出现了钢筋水泥结构的住房;行:出现了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②精神生活的变化:教育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休闲娱乐和体育项目的普及。
(2)妇女地位的提高:走上社会,加入劳动者行列、争取平等权利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工业革命就好象一把双刃剑,双刃的意思是什么?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阶级差别,造成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
2.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的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的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空想社会主义者: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 ;
英国:欧文,他的理想社会称为:新和谐公社
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他们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4、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2)为什么能创立:马克思、恩格斯从小就有大志,关心工人疾苦;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考察了当时工人的情况,亲自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意义: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为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困和愚昧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工人阶级政党,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
5、 巴黎公社:1871年,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没有表格的,对不起了

收起